小小圆桌派——为什么要喝酒

小小圆桌派——为什么要喝酒

六月 01, 2020

  在上次对“我们身边的男人和女人”这个话题讨论后,个人感觉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临时建议从过年后的线下改成线上讨论,然而不流畅的网络和线上莫名的隔离感让我的建议变得很是愚蠢且破坏了大家的兴致,不连贯的对话也导致我准备的素材几乎没有用上,最后讨论变成了知心小姐姐解答问题(很谢谢小姐姐的解答,丰富了不少内容),然而言意犹未尽。所以我想再举办一次小小圆桌派,话题迟迟不能决定下来。

  当然,我可以找当前的热点,但我还是希望谈论的话题能更加接近生活,准确来说要更接近于个人,毕竟我们的活动并不是个节目不需要刻意表现,虽然会记录但是几乎不会有什么观众,所以个人向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才更加有价值。话题决定的那天晚上我喝了两瓶鸡尾酒,也许是喝多了感到不适,我在线上和好友说我的酒量变差了。好友问我为什么要喝酒?并且关心我的健康发了一段日本学者的调查纪录,记录的数据上说明喝酒会提高患癌症的概率。当时群里的小伙伴看到这个记录一惊,纷纷表示不再喝酒,我也立马把桌上看着闹心的酒瓶子丢了。我走到镜子前洗了把脸,看着被酒熏红的脸颊,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要喝酒?我们的话题就这么定了。

  这次的小小圆桌派,一如既往的因为我和好友们位处我国东西两地,所以又要向后推迟两个月。因此我就在此把素材记下,以免到时候遗忘。

  说到酒这个东西,在我小的时候,我特别讨厌酒。我爸爸很喜欢喝酒,并且他就是人们所说的酒品不好的那一类人,因该说是典型了,我从没有见过比他酒品还差的人。每次喝完酒,他都要给我和我的哥哥上政治课,我们不在的时候就找我妈妈。酒鬼的疯言疯语本身就让人很难受,再加上喝了酒他的脾气也开始暴躁,藐视一切的眼神让我很想给他一巴掌。人们常说:酒品及人品,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这个观点,我爸爸的酒品就是极差,当然我不能当着他的面说他人品不好,我和他说的是你怎么还有脸喝酒?另外在我的很多长辈的酒桌上,只要酒过三巡剩下的正常人就不会很多了,尽管已经不正常但是它们还会开始相互劝酒,最后整个屋子都是难听刺耳的污言秽语和训斥年轻人的吆喝声。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到过:实际上老年人并没有非常重要的忠告可以告诉年轻人,他们自身的经验很局限,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可悲的失败,且都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我不理解酒后的它们哪来那么多天王老子脾气,所以在我少年阶段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酒是极其讨厌的。当然由于我们小时候不被允许喝酒,所以我们对于酒的第一印象大都是长辈们所赋予的。

  到了现在,我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也参加了不少同龄人的聚会,和不少朋友喝过酒,我也就逐渐对酒产生了好感。我发现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是我身边的人,喝酒都相对有节制,大家都会好好把控且自觉地停下酒来。我和我的好朋友们都很赞同一句话:喝酒只要开心就好了,没必要喝多。在我每次给别人倒酒的时候,我都尽量问别人需要多少而后才为他添酒,我知道中国有酒杯要倒满的习俗,甚至在我的老家给人添酒没有满杯被视为是不尊重人的行为。但是这对于我的好朋友们而言那又如何呢?喝酒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说了这么多,中国的酒是怎么来的呢?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就是杜康造的。杜康是某国的七王子,国王派他掌管粮库。有一天下雨,粮库年久失修漏雨了,雨水和粮食凑在一起发酵,杜康就偶然发现了酒。但是这酒有一股土味,不够好喝。杜康想了很多的法子想去除这个土味,但是都没能成功,结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晚上一个白胡子老头就托梦了,告诉杜康:这个土味需要“人味”去中和,让酒水发酵9天,在第九天的酉时去门口找三个你看的上的人,取他们的3滴血混入其中,就可以中和掉土味了。在随后的第九天,杜康就找了3种人,分别是:文人,武将,疯子。这三种人也就是王国维解释的喝酒的三种状态:轻言细语,豪言壮语,胡言乱语。简单点就是微醺,上头,醉酒。我们从故事的字面来看,喝酒当然是喝到微醺,然轻言细语地对着异性酒伴诉说情话是最好的。但是实际上我基本上是喝到微醺,然后和好朋友一起喝上头,最后醉酒地回床上睡觉。

  你也许会说,你这不是贪杯醉酒了吗?是的,我喝醉了。我可没有不赞成喝醉酒,我谴责的是酒后发疯的人、劝酒的人。《人间处方》这本书里有一则夏目漱石的话:如果要喝酒,那么愿你喝的再多也不会失去平时那颗心。像你这样喝不到一升酒,身体组织就会改变的人,实在不能那样浅薄地去喝个醉醺醺的。可见,漱石先生劝酒也不是劝人不可以喝醉,而是劝喝完要“疯”的人别喝。

  醉酒又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对我来说,醉酒会放大我身体上的各种感官,且在某方面而言思考问题会更加的顺畅,另外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很短,因为我马上就会因为浑身麻痹和头昏去睡觉。所以为了好好珍惜这段时间,喝酒之前我都会把自己想要讲的故事给整理好,醉酒后分享给我的好朋友,这个时候我发现我的无聊故事会生动不少,遇到情感故事我会为此流泪。醉酒讲述故事的时候,情感上会有某层看不见的膜被酒精融化,对外界的感觉会通透不少,这就是我说的思考问题会更加顺畅的原因。

  我想喝酒大多数情况下离不开情字,贪嗔痴恨云云,最受人关注的当然还是爱情。

  这里我自然不想再谈论爱情是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个话题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是那么时髦了。不过我还是想到了一句话,一句我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但就是出现在了脑海里的话:爱情就是无论你在多么开心的时候想起它,你的心都会痛。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故事里,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不会直接表现某种东西多么有价值或者多么美好,而是尽量去体现出得到过程的艰难,为此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当然最触动人心的还要属失去它的时候有多么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景,浪漫冬季的宁静晚间,公园的温暖西式路灯和褐色长椅,长椅上女孩依靠在男孩的肩膀上,她冰冷的小手正被男生温柔地捂着,她抬头看着男孩说:我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但是我觉得我现在就已经很幸福了。说罢,男孩低头看着在温和路灯下女孩水灵灵的眼睛,吻了吻女孩柔软冰凉的嘴唇。我想这一刻之所以会感觉到幸福,是双方都知道这一切终将会失去成为记忆罢了。我时不时会说出生活艰难又无聊这类消极的话,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人在回忆人生中最珍贵情感和最宝贵记忆的时候是他妈哭着笑出来的。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又是哭不出来的,感情的拳头一拳一拳朝着泪腺打去渴求几滴廉价的眼泪,然而应该要哭出来的人却努力扭转着面部肌肉缓解着泪腺的疼痛,当所有情感都软弱无力的时候,就只剩下一张扭曲的脸。这个时候就会想到酒,让自己好好哭一场。

  最后,我将喝酒的原因总结为四个字:为了表达。为了表达我们一直被压抑的情感。酒精可以麻痹我们的感官,进而卸掉社会和生活强加给我们的各种伪装。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我们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展现自己真正的感情的,对朋友、伴侣,甚至是家人也是如此。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压抑,中国人不就是爱讲究含蓄和内敛。举个例子,有时候我们对着自己的男女朋友表达自己的爱意也很困难,更准确一点,应该说我们的表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充分,极端的甚至有些人还说不出我爱你这三个字。另外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我猜测是因为现在社会上的很大一部分人越来越自私而不愿去付出妥协,去和别人建立一种真挚的情感,在潜意识里对对方是不信任的。就像马家辉所说的,建立信任是和别人进行对话的条件之一,而越来越封闭的自我则很难让对话成立,无法表达。说社会太复杂,我们讲学生,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对我们说过,他教书这么多年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和老师在课间的互动越来越少,学生们都已经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了。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在学生们去选择表述之前心里可能就有一些列的问题:我上课回答了问题,我回答正确了,大家会不会认为我是故意显摆?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大家会不会觉得我多情?我没有表达好怎么办?我回答错误了大家会不会笑话我?最后满脑子的问号让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信任别人,所以大家就都选择了不表达。酒的麻痹作用刚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短暂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