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人类,我想住进森林

我不喜欢人类,我想住进森林

八月 04, 2020

  我不喜欢人类,我想住进森林。这句话是阿澜·卢(挪威)写的《我不喜欢人类,我想住进森林》小说的书名。书的封面上有几个比书名还起眼的大字:逃避不可耻还很有用。不知道这是出版商的畅销手段还是作者的本意,至少我觉得结合着书里的内容,这个说法不太合适。

  书里的内容很简单,说的是主人公在一次自行车车祸之后感悟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当下的样子,他决定丢妻弃子住进森林,通过在森林里狩猎和偷盗获取生活的资源。期间也不断有各式各样的人效仿主人公住进了他所在的森林,在故事最后他决定带上自己的小儿子向森林的更深处进发,真正脱离人类。

  很多时候我都会批判这类抛妻弃子的做法,想着逃避生活不愿意承受压力可以理解,大部分人都会有想每天不顾一切在在沙发上躺着的时候,例如我只想在雨天坐在火炉旁,不控制自己,放空一切看一本关于欲望和绝望的书,而一次性为灵魂卸下沉重的肉体负担的行为我认为是不可取的。这也让我思考起了一个问题:人究竟要不要为了别人而活着?

  在我很小的时候和老爹谈过一个话题:自杀。当时谈论内容的记忆已经比较模糊,但是我清楚记得老爹说过的一句话:人如果只为自己活着是最轻松的.。我当时没有问老爹为什么这样的活法最轻松,但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还是选择为了别人活着。现在我心里自然是有了一个答案,我为我在做某些事情的行为上不会因为这就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做而去做而感到高兴,也庆幸自己不会因为每天过着可能让人细思极恐的日常而感到害怕。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清醒所以我不会和你谈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过结论更类似于写文章是作者用来表达的,但是更多情况下文章的价值是凭借别人阅读出来的,且是由别人看出了作者想表达的甚至超出作者思想之外的东西,作者只能以旁观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文章。

  有时候我会因为身边没有可以理解我、或者可以耐心听我说话的人而感到无奈和乏味,可以和人促膝长谈逐渐变成了一种奢望。当然我有很要好的挚友们,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忒修斯的远征注定只能让其他故事的英雄作为陪衬。我十分羡慕源博雅和安倍晴明的关系。“走。”,“走。”,事情就这样定了。他们一起决定某件事情的时候是这样轻松简单,他们同是故事的主人公,故事是为他们而写的也是为他们存在的。自己一个人的状态很容易让自己过得充实快乐却容易伴随抑郁,用常人熟知的社会常理来安慰自己,用最浅显易懂的伦理道德规范自己,麻木自己的内心使自己面对一切苦难都甘之如饴,这样往往是最可悲的,生活允许人们有个性但是不允许表现,大部分人就像是麦田里的麦子一样被收割得整整齐齐。这时候又有人写文让人做个幸福的平凡人,就像是卢梭所悟的幸福是源于自身,那么就打包东西一个人住进森林,狠下心脱离肉体去体验和感悟自己的灵魂?我觉得这是想多了。

  诚如《半泽直树》里所表达的,抱怨、讥讽、嘲笑世事困难、绝望谁都做的到,又有什么用呢?既然先人一步反感着、怀疑着根深蒂固的问题意识,那么就离开所谓幸福平凡人的群体,去尝试获取未来十年改变生活的资格。